首页>精品课程>西柏坡精神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西柏坡精神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2020-05-16 09:39:56
毛泽东在西柏坡(1948年5月27日—1949年3月23日)只住了短短的10个月的时间,三百天左右。但在这个小山村,他做了很多铭记史册的大事,他指挥了三大战役,主持召开九月会议、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筹划建立新中国,并由此走向北平,宣告新中国的诞生。
第一,在历史转变的重大历史关头,为推动工作重心转移,全党要学会原来不懂的东西的学习精神。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向全党提出:“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党和军队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毛泽东要求接管城市后就要致力于城市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他说:“我们的同志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习同生产有密切关联系的商业工作、银行工作和其他工作。”毛泽东的报告,通篇多次使用“用极大的努力”、一步一步地“学会”、“学习”管理城市和生产有关的知识。这就是说,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全党要学会一套新的本领,学会原来不懂的东西,这就是生产和建设的本领。这是对即执掌政权、成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全新的要求。毛泽东为什么把学会新的本领强调得如此之重?他接着分析指出:“如果我们在生产工作上无知,不能很快地学会生产工作,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获得确实的成绩,首先是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失败。”毛泽东正是从中国共产党如何巩固政权、巩固执政地位,避免失败的高度,向全党提出要用极大的努力学会新的本领的要求。
不仅如此,毛泽东在提出加强党委制建设、提高领导工作水平的时提出:党委书记要当好“班长”,就应该很好地学习和研究。不懂和不了解的东西要问下级。我们切不可强不知以为知,要“不耻下问”。要先向下面干部请教,然后再下命令。
勇于“学会”、善于“学习”,不断“学习”的学习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任务调整工作重心,永葆先进性的法宝,也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要素之一。这对于我们全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很有现实意义。
第二,对待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在中国的民主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对如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进行定位、定义的问题,在党内高层也有不同的认识。对于有的同志提出将“毛泽东思想”定义为“毛泽东主义”,毛泽东明确表示不同意。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总结报告中,他针对王明等人对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具体运用”定义,他明确表示“不要做这种定义”,指出“我们这一套是一个国家的经验”,“我们不要忙于想宽了,先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做好”,重申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的统一”。他强调“不要把毛与马、恩、列、斯并列起来”。他在总结报告中说:“中国革命的思想、路线、政策等,如再搞一个主义,那么世界上就有了几个主义,这对革命不利,我们还是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主义的分店好。”(《毛文集》5.p261)
为什么在党内高层会存在如此之不同的认识,毛泽东分析指出:“我们有些高级干部,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问题上也有不同的语言,原因是学习还不够”,“我们党的理论水平低”。为此,他在总结报告中提出要宣传和学习马、恩、列、斯著作,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提出干部必读的12本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他指出:要读这12本书,规定在三年内看一到两遍。对宣传马克思主义,提高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应当有共同的认识。这就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特别是要求高级领导干部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以高级干部的学习带动全党的理论学习以制度的形式规定下来,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这也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要素之一。对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立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战略任务,也很有现实启示意义。
第三,面对即将成为执政党,向全党提出要保持“两个务必”的精神。
经过二十余年的武装斗争,面对即将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毛泽东始终提醒全党,决不要让胜利冲昏头脑,不要以功臣自居,不要在精神解除上“武装”,而是“需要用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气力”去巩固这个胜利。他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及时地警告全党:要预防资产阶级的“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不要“在糖弹面前打败仗”,提出“两个务必”的著名论断,这就是“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他还在总结报告中敲响了反腐败的警钟:“如果国家,主要的就是人民解放军和我们的党腐化下去,无产阶级不能掌握住这个国家的政权,那还是有问题的。”
毛泽东在全会结束时的总结报告中再次重申:力戒骄傲。并指出;“这对领导者是一个原则问题”。并规定:禁止给党的领导者祝寿,禁止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业的名字,保持艰苦奋斗作风,制止歌功颂德现象。
由此可见,浓重的执政危机意识,面向胜利保持“两个务必”的精神,无疑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要素。
第四,第一步和新的历史起点的精神。
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还谆谆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渺小的”,充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胸和眼界。他说:“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民感觉那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中国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第五,对中国兴盛的豪情壮志和充满必胜信念。
毛泽东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描绘了中国未来的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指出了“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方向。他豪迈地宣告:“中国人民的胜利和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上世界各国工人阶级的援助,其中主要地是苏联的援助,中国经济建设的速度将不是很慢而可能是相当地快的,中国的兴盛是可以计日程功的。对于中国经济复兴的悲观论点,没有任何根据。”“我们不但要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要建设一个新世界。中国人民不但可以不要向帝国主义者乞讨也能活下去,而且还将活的比帝国主义国家要好些。”这是即将取得全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宣言书,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和对中华民族的兴盛充满信心。这正是毛泽东在前面提出的“序幕”之后的“高潮”。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正是拉开“序幕”走向“高潮”。
综上所述,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和结论中向全党提出的工作重心转移时要学会新本领的学习精神、对待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精神,“两个务必”的精神、新的历史起点精神和对新中国的兴盛充满信心的必胜信念,这些可贵的精神品质,都集中彰显了西柏坡精神。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的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这里,奠基之功,也包括一代一代传承着的以毛泽东为核心的老一辈革命家铸就的西柏坡精神,是我们宝贵的思想财富和精神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