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作为中国革命历史长河中璀璨夺目的明珠,承载着 “两个务必” 的精神丰碑。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于斯地,先辈们在土坯房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以谦虚谨慎之心、艰苦奋斗之态,擘画新中国蓝图。这般波澜壮阔的历史与深邃醇厚的精神,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富矿,为育人工作注入鲜活 “血液”,而教师便是挖掘、输送这份珍贵 “营养” 的 “引路人”。
教师的理论素养,恰似航海船只的精准罗盘,在运用西柏坡资源开展思政教育时,指引方向、把控深度。深厚理论功底让教师能够穿透历史表象,剖析西柏坡时期诸多决策背后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从三大战役指挥中洞悉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分析与战略思维运用,在土地改革等举措里解读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实践路径。唯如此,站在讲台上,方能以高屋建瓴之势,将西柏坡故事融入思政理论讲授,把碎片化历史片段串联成逻辑严密 “知识链”,助力学生构建系统思政知识大厦,理解中国共产党革命胜利必然性、坚守初心根源性,让理论不再晦涩,在历史映照下熠熠生辉,赋予思政课思想锐度。
文化素养则如灵动画笔,为描绘西柏坡思政育人画卷添彩增色。熟知西柏坡民俗风情、地域文化特色,深谙革命文化传承脉络的教师,能拓宽思政教育 “文化视野”。在讲述西柏坡历史时,可融入当地百姓拥军支前质朴民风,展现军民鱼水情深文化底蕴;从西柏坡传统手工艺传承赓续,联系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传承,挖掘物质文化遗产背后 “精神富矿”,以文化亲和力拉近学生与历史距离,使思政教育突破书本局限,在多元文化交融碰撞中,激发学生对西柏坡精神文化认同,于润物无声间滋养心灵、涵育品德,增添思政课堂人文温度。
更为核心的是教师对思政教育文化育人工作价值认知,这是驱动一切教学实践 “引擎”。深刻领会以西柏坡为依托开展育人工作价值,意味着教师跳出 “教书匠” 狭隘范畴,成为使命在肩 “铸魂师”。认识到传承西柏坡精神,是赓续红色血脉、筑牢青年信仰根基之举,关乎民族复兴伟业薪火相传。秉持这般认知,教师才会主动深挖西柏坡思政育人素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创新课堂形式,无论是组织模拟西柏坡革命场景研讨,还是引导学生创作相关红色文化作品,皆全力以赴;也会积极投身校园文化建设,推动西柏坡精神融入校园精神、物质文化环境,在协同育人各环节 “穿针引线”,凝聚各方力量,让思政教育 “孤岛” 与学校整体育人 “大陆” 紧密相连,收获 “1+1>2” 创新变革实效。
当下高校思政教育求新求变,要想借西柏坡之力激活育人 “新动能”,筑牢教师队伍素养根基、升华价值认知是 “先手棋”。唯有教师成为精通西柏坡历史文化、怀揣深厚理论积淀、心怀育人大格局的 “行家里手”,才能在协同育人舞台上长袖善舞,引领学生走进西柏坡精神殿堂,汲取奋进力量,让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变革结出累累硕果,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秉持 “两个务必”、胸怀家国天下的时代新人,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筑牢人才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