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思政教育肩负着重大使命,而在边疆民族地区,其意义尤为深远。西柏坡,作为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地标,承载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为思政教育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与启示,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阵地。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宛如一座巍峨大厦的基石,是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根源所在。在边疆民族地区,这片广袤而多元的土地上,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共同绘就了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画卷。然而,复杂的地缘环境、多元的文化碰撞以及外部势力的潜在干扰,使得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任务既紧迫又关键。思政教育,恰似那稳固基石的黏合剂,能够将各民族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西柏坡的精神内涵,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念高度契合。在解放战争的关键时期,西柏坡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汇聚各方智慧与勇气,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坚实基础。这种团结奋斗、顾全大局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特定历史阶段的生动展现。从西柏坡出发,我们汲取到了党在历史转折关头凝聚民族力量、共克时艰的宝贵经验,为今日边疆民族地区的思政教育提供了鲜活教材。
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思政教育实践中,我们应充分挖掘西柏坡的红色故事、革命传统以及蕴含其中的民族精神。通过讲述老一辈革命家在西柏坡时期如何团结各族人民,并肩作战、共同追求解放与自由的事迹,让边疆地区的各族青少年深刻领悟到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例如,在课堂上引入西柏坡会议期间各民族代表齐心谋划国家未来的历史片段,使学生们明白,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和平发展的当下,各民族的命运始终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战胜重重困难,实现共同繁荣。
同时,要创新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以适应边疆民族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学生需求。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传统艺术形式,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内容巧妙融入其中。举办以 “西柏坡精神与民族团结” 为主题的文艺汇演,让学生们通过歌曲、舞蹈、小品等形式演绎红色故事和民族团结的典范,在文化传承与艺术创作中深化对共同体意识的理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带领学生们 “云游” 西柏坡纪念馆,打破时空限制,让更多学生能够近距离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加强思政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一环。培养一批既熟悉思政教育理论,又了解边疆民族地区文化风俗,且能够深刻把握西柏坡精神内涵的教师队伍。通过定期培训、实地调研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文化素养,使其能够在教学中精准、生动地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
持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思政教育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以西柏坡精神为指引,扎实推进思政引领力的边疆实践,我们必将汇聚起边疆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的磅礴力量,共同守护祖国边疆的繁荣稳定,书写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崭新篇章。让西柏坡的红色火炬在边疆民族地区代代相传,照亮各民族携手前行的道路,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迈进,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