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展现出了诸如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敢于斗争、依靠群众等伟大精神特质。这些精神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是使命担当的历史映照。思政教师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应如西柏坡时期的革命先辈们一样,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教育事业中秉持谦虚谨慎之姿,持续提升自我修养。同时,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思潮和教育环境,要像先辈们艰苦奋斗、敢于斗争那般,坚定地守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运用科学理论与错误观念作斗争,以扎实的教学为学生答疑解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承红色基因,这正是思政教师在新时代的光荣使命,与西柏坡精神的价值追求高度契合。
西柏坡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重大决策的诞生,彰显了党坚定的政治方向和信念。思政教师要汲取这一精神养分,时刻保持政治敏锐性,深刻领悟 “两个确立” 的决定性意义,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做到 “两个维护”。深入研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党的创新理论,将党的政治理论与西柏坡时期的历史经验相结合,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地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政治优越性,以坚定的政治信仰引领学生紧跟党的步伐,使思政课堂成为传播党的声音、凝聚学生政治共识的坚强阵地,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升政治素养,筑牢信仰之基。
西柏坡时期党对国家命运的担当和对人民幸福的追求,是家国情怀的深刻体现。思政教师应以此为范,心怀对国家、对民族、对学生的深厚情感。从西柏坡精神中领悟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将这种情怀融入日常教学,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心理动态,用真情实感讲述国家发展历程、民族奋斗故事以及西柏坡的红色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无论是讲述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还是分析国家当下的发展成就与挑战,都要倾注满腔热情,让学生在情感共鸣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时代使命感,使思政课成为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温暖港湾。
西柏坡时期,党中央在复杂局势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展现出了卓越的创新思维。思政教师身处信息时代,面对思维活跃的学生群体,需借鉴这种创新精神,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结合西柏坡历史事件和精神内涵,运用新媒体技术、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多元化教学手段,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为学生呈现生动鲜活的思政课堂。例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 “身临其境” 感受西柏坡时期的革命氛围,以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思政课紧跟时代步伐,充满智慧光芒。
在西柏坡,党的决策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广阔的战略视野。思政教师也应具备广博的知识体系,不仅要精通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还要广泛涉猎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将西柏坡精神置于历史长河和社会发展的大视野中进行解读。在教学中,能够从全球视野、历史纵深等多个维度分析问题,为学生呈现全面、立体的知识架构。如讲解西柏坡时期的国际形势对国内革命的影响,以及中国革命胜利对世界格局的改变,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历史视野,让学生在丰富的知识滋养下,形成开阔的思维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提升综合素养。
西柏坡时期党对纪律和规矩的严格要求确保了革命事业的顺利推进。思政教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要严守师德师风规范,从西柏坡精神中汲取自律力量。在教学、科研和生活中,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在学术研究中,坚守学术诚信,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在课堂教学中,传播正能量,避免不当言论。时刻以高标准、严要求约束自己,成为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让思政课堂成为风清气正的育人净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助力学生品德修养的提升。
西柏坡的革命先辈们以其正直、勇敢、坚毅的人格魅力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爱戴。思政教师应传承这种人格品质,在学生面前展现出乐观向上、正直善良、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通过讲述西柏坡时期的人物故事,如毛泽东等领导人的生活细节和工作作风,让学生感受到伟大人格的感染力,同时在自身的教育实践中身体力行。无论是面对教学压力还是生活困难,都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人格情操,以自身的榜样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格塑造,使学生在思政课的学习中不仅收获知识,更能在教师的人格熏陶下茁壮成长,成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