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干部培训:党员干部应念好“常”字诀,以“不舍点滴功、十年磨一剑”的韧劲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党员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其能力素养与精神品格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西柏坡,这座承载着“两个务必”精神的红色圣地,始终以其独特的历史厚重感与时代使命感,为党员干部培训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思想养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本文将围绕西柏坡干部培训中“常”字诀的实践路径展开探讨,结合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现实需求,为党员干部提升自身素养提供参考。
一、西柏坡精神的历史渊源与新时代价值
西柏坡精神形成于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关键时期,其核心“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不仅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深远忧思。在新时代,西柏坡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与使命,成为党员干部抵御风险、拒腐防变的思想武器。
从历史维度看,西柏坡时期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重大考验。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不仅是对全党同志的政治提醒,更是对长期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这种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以“常”字诀为指引,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二、“常”字诀的内涵与实践路径
“常”字诀,即常态化、长效化的学习与实践。在西柏坡干部培训中,这一理念贯穿于理论学习、党性锻炼、实践磨砺等各个环节。具体而言,“常”字诀包含以下三个层面的内涵:
(一)常学:以理论滋养初心
理论学习是党员干部成长的必修课。西柏坡干部培训始终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教学、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引导学员深刻领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精髓要义。例如,甘肃省委党校通过“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邀请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授课,帮助学员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升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党员干部应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避免浅尝辄止、形式主义。通过常态化的理论学习,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常思:以反思锤炼党性
反思是提升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西柏坡干部培训注重引导学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深入反思党性修养方面存在的不足。例如,古丈县在干部培训中设置“三带来”环节,要求学员提交本地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希望党校解答的思想理论问题以及成功经验做法,通过集体研讨与专家点评,帮助学员找准问题、明确方向。
党员干部应坚持问题导向,定期进行自我反思与自我批评,做到“吾日三省吾身”。通过反思,不断修正思想偏差、改进工作作风,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三)常行:以实践检验成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西柏坡干部培训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组织学员参与基层调研、项目攻坚等实践活动,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新疆裕民县探索“课堂+教学点”实训模式,依托小白杨哨所等现场教学点,开发精品微党课和专题课程,让学员在实地学习中感悟初心使命、锤炼过硬本领。
党员干部应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只有将所学所思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三、以韧劲铸就党员干部的核心素养
“不舍点滴功、十年磨一剑”的韧劲,是党员干部念好“常”字诀的关键。这种韧劲不仅体现在对理论学习的持之以恒,更体现在对实践锻炼的坚持不懈。
在西柏坡干部培训中,学员们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与严格的管理考核,逐步培养起“钉钉子”精神。例如,内蒙古根河市通过“文化+实践”培训模式,组织学员围绕旅游产业开展实地调研,形成多篇高质量调研报告,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参考。这种“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执着,正是党员干部应具备的核心素养。
此外,党员干部还应具备“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与“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实际工作中,既要立足当前、脚踏实地,又要着眼长远、久久为功。正如甘肃省通过“三抓三促”行动,引导干部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
四、建立长效机制:从培训到实践的闭环
念好“常”字诀,不仅需要党员干部自身的努力,更需要组织层面的制度保障。西柏坡干部培训通过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学习与实践的常态化、长效化。
一方面,完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例如,甘肃省委党校构建“主干课程+重点课程+特色课程”的履职能力课程体系,结合“空中课堂”教学模式,实现省市县三级党校资源共享,提升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另一方面,强化培训成果转化。通过跟踪问效、考核评估等方式,将干部培训情况与绩效考核、职务晋升挂钩,激励干部主动学习、积极实践。
此外,还应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的信息化建设。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分析干部学习行为与能力短板,为个性化培训提供依据。例如,甘肃干部网络学院每年培训党员干部20万人次,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覆盖。
结语
西柏坡干部培训作为党员干部成长的“加油站”,始终以“常”字诀为指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政治坚定、本领高强的干部队伍。在新时代,党员干部应深刻领会西柏坡精神的丰富内涵,以“不舍点滴功、十年磨一剑”的韧劲,持之以恒地加强学习、勇于实践、善于反思,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