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院校作为人才培养与价值引领的重要阵地,参与西柏坡大思政培训不仅是赓续红色基因的实践行动,更是提升组织凝聚力、锻造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依托西柏坡“两个务必”“赶考精神”等历史资源,这类培训为企业院校注入思想动能,助力其实现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彰显社会价值。
二、当前价值:多维赋能组织发展与人才建设
1. 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发展根基
西柏坡精神中蕴含的“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理念,为企业院校破解多元文化冲击下的思想困局提供指引。通过沉浸式学习三大战役决策智慧、七届二中全会历史场景等,学员能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在逆境中的战略定力,从而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例如,河北某高校将西柏坡精神融入思政课,通过虚拟展厅重现革命场景,使抽象理论具象化,学员对“为人民服务”的使命认同度提升32%。
2. 锻造团队精神,激发内生动力
西柏坡培训通过“重走赶考路”“红色研学”等实践项目,构建协同共进的团队文化。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组织29名教师参与西柏坡专题培训,通过狼牙山五壮士英雄路实地探访、雄安新区规划馆调研等活动,显著提升团队凝聚力与创新意识,为产教融合项目注入新活力。此类实践不仅强化了“集体高于个体”的价值观,更推动了企业院校在乡村振兴、产业升级等领域的跨界合作。
3. 提升管理效能,服务战略需求
西柏坡精神中的“实事求是”方法论,为企业院校优化管理体系提供镜鉴。石家庄学院等机构通过“理论+案例”教学模式,将西柏坡时期的群众路线转化为现代管理课程,帮助学员掌握“从群众需求出发”的服务思维。某企业大学将“军民鱼水情”案例融入领导力培训,促使中高层管理者优化决策流程,项目执行效率提升18%。
三、深远意义:锚定国家战略与可持续发展
1. 深化产教融合,对接国家发展需求
西柏坡大思政培训紧扣“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国家战略,为企业院校搭建产学研协同平台。例如,雄安新区规划展览馆的实景教学,使学员直观理解“未来之城”建设逻辑,推动院校调整专业设置,定向培养数字化、绿色经济领域人才。这种“红色基因+前沿科技”的融合模式,成为校企合作服务区域经济的新范式。
2. 塑造文化品牌,增强社会影响力
参与西柏坡培训的企业院校可通过红色IP打造差异化竞争力。西柏坡干部学院推出的“赶考之旅”文创展览、情景剧《军民鱼水情》等,不仅提升院校知名度,更吸引地方政府、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形成“教育—产业—公益”联动生态。例如,某职业院校将培训成果转化为“红色工匠”品牌课程,招生规模同比增长25%,获评省级思政教育示范基地。
3. 培育时代新人,夯实可持续发展根基
西柏坡精神与新时代工匠精神深度融合,为企业院校培养“德技并修”人才提供支撑。通过“课题调研+志愿服务”模式(如河北医科大学“博士团送医下乡”),学员在践行“为人民服务”中锤炼技能与社会责任感。数据显示,参与培训的学员在就业后表现出更强的抗压能力与创新意识,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1%。
四、结语
西柏坡大思政培训为企业院校开辟了一条“以史鉴今、铸魂赋能”的发展路径。它既是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纽带,更是激发组织活力、服务国家战略的实践引擎。未来,随着“馆校合作”“技术赋能”等模式的深化,企业院校将持续释放西柏坡精神的时代价值,在“赶考之路”上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