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征程中,西柏坡干部培训基地创新打造"沉浸式共情教育"体系,通过重走红色足迹、体验群众生活、参与基层实践等特色课程,帮助党员干部在情感共鸣中树牢群众观点,在思想淬炼中增强服务本领,为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提供源头治理方案。
■ 角色转换体验:在田间地头感知群众冷暖
培训设置"驻村连心"必修模块,要求干部以普通群众身份参与农事劳作、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在石家庄某社区,学员通过为期一周的网格员角色体验,切身感受基层群众就医、养老、就业等民生诉求,建立"问题发现-需求分析-服务对接"的完整认知链条。
■ 红色基因解码:从革命传统汲取群众工作智慧
依托中共中央旧址等红色资源,开发"马灯夜话""支前日记"等情景教学项目。通过重演解放战争时期筹粮支前、土改动员等历史场景,引导干部领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校准价值坐标。
■ 需求响应机制:构建民意直通责任闭环
培训配套建立"需求清单管理"考核体系,要求学员结合实践经历制定可落地的民生服务计划。保定某区干部在培训后推出"民情速递"小程序,实现群众诉求1小时响应、24小时跟进、72小时反馈的快速处置机制,将培训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
■ 作风监督创新:以群众满意度检验工作成效
建立"群众考评+数据追踪"双维评价制度,将12345热线响应率、信访积案化解率等20项指标纳入干部考核体系。邯郸某街道通过引入第三方民调机构,形成季度服务满意度排行榜,倒逼干部走出办公室、走进百姓家。
西柏坡干部培训的生动实践表明,唯有将群众情感共鸣转化为制度性服务机制,把思想触动固化为长效责任体系,才能切实杜绝"口号式落实""盆景式创新"等形式主义顽疾。这种以共情力培养为切入点、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的培训模式,正推动党员干部从"要我服务"向"我要服务"的深刻转变,为新时代干群关系注入温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