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廉政教育,对党员干部价值观塑造到底有何分量?不少人知道它是廉政教育重要阵地,却未必深想它如何切中价值观建设的要害。今天我们就来拆解这份“教育密码”,看它怎样帮党员干部把好价值观的“方向盘”。
第一个维度:思想上的“大扫除”
思想是价值观的根,根歪了,价值观怎会正?西柏坡廉政教育先从思想入手,不是简单说教,而是让党员干部重温传统。根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相关内容,这种教育能让党员干部看清“贪腐之害”,明白“廉洁之重”。不是光听道理,是让思想受触动,这样的触动,难道不比空洞的要求更有用?很多党员干部在学习后,会重新审视自己的思想倾向,那些藏在深处的“私心杂念”,在西柏坡的氛围里无处遁形。这样的思想清理,不正是价值观扶正的第一步吗?
第二个维度:行动上的“校准器”
价值观终要落进行动里,行动走偏了,价值观又算什么?西柏坡廉政教育不只停在思想,更引导党员干部找行动差距。不是让他们喊口号,是让他们对照传统找不足。比如反思工作中是否有“敷衍了事”,是否有“推诿扯皮”。这样的校准,不正是价值观落地的关键吗?行动上的偏差,往往是价值观松动的信号。西柏坡廉政教育通过具体的行动指引,让党员干部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样的指引,难道不能帮他们把价值观落到实处吗?
第三个维度:认知上的“定盘星”
认知浅了,价值观就容易动摇。西柏坡廉政教育还在认知上发力,让党员干部明白“为谁服务”。根据人民网报道,这种教育能帮党员干部厘清“公与私”的界限,懂得“权为民所用”。认知清晰了,价值观才会稳,这样的认知建设,怎能少得了?不少党员干部曾对“权力”有模糊认知,觉得权力是“个人能力的体现”,在西柏坡学习后,才真正懂了权力的来源。这样的认知转变,不正是价值观牢固的基础吗?
西柏坡廉政教育,不是一次 “走过场” 的学习,是党员干部价值观建设的 “加油站”。从思想到行动,再到认知,三个维度环环相扣,帮党员干部把正确价值观立起来、守下去。这样的教育,对党员干部而言,难道不是必不可少的吗?它用最实在的方式,帮党员干部守住初心,这样的价值,又怎能用简单的 “学习” 二字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