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根基:红色基因的现代性解码
西柏坡,这座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的小山村,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被誉为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的革命圣地 。其红色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将 “两个务必”“进京赶考” 等精神遗产,转化为现代社会的价值坐标。
为实现这一转化,我们可建立 “历史场景 - 精神内涵 - 时代价值” 的三维阐释体系。深度挖掘七届二中全会会址、中共中央旧址等历史载体的教育功能,让人们身临其境地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把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的革命精神与当代社会的创新精神相融合,激励人们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勇于突破,敢于创新。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不仅让历史照进现实,更为现代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教育创新:构建全链条育人生态
为了让西柏坡红色教育持续焕发生机与活力,需要构建一套全方位、多层次的全链条育人生态体系,从课程到实践,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在课程体系革新方面,开发如《西柏坡精神的现代治理启示》《群众路线的数字化实践》等模块化课程。采用 “理论讲解 + 情景模拟 + 行动学习” 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让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成效。以 “土地改革” 主题模块为例,借助 VR 技术,逼真还原当年的历史场景。学员们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亲身参与到政策制定、矛盾调解等模拟任务中,真切地理解 “依靠群众” 的实践逻辑,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可感 。
搭建实践平台同样关键。建立 “红色基因孵化中心”,组织开展 “重走赶考路” 徒步调研、“乡村振兴红色赋能” 等实践项目。参与者需要深入基层,亲身体验,最终完成《老区发展可行性报告》。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将 “谦虚谨慎” 的作风要求转化为具体的工作方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通过实践,形成 “学习 - 实践 - 反馈” 的闭环机制,让红色教育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在反馈中持续改进,确保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在西柏坡红色教育中收获成长,将红色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力量。
三、文旅融合:打造沉浸式体验矩阵
文旅融合是提升西柏坡红色教育影响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打造沉浸式体验矩阵,能让游客更深入地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
在场景化旅游开发方面,构建 “旧址参观 + 情景演艺 + 文创体验” 的立体化产品体系是关键。在中共中央旧址推出 “三大战役全息剧场”,借助 5G+AR 技术,实现游客与历史人物的虚拟互动。当游客踏入剧场,仿佛穿越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能与毛泽东、朱德等革命领袖 “面对面” 交流,聆听他们的战略部署,感受革命先辈们的智慧与勇气。开发 “红色剧本杀《进京赶考》”,让游客在角色扮演中深化对 “两个务必” 的理解。参与者分别扮演不同的历史角色,在剧情推进中做出决策,经历 “进京赶考” 的种种挑战,深刻体会到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以及 “两个务必” 精神的深刻内涵。
文化 IP 转化同样重要。打造 “西柏坡有礼” 文创品牌,推出 “电报密码笔记本”“赶考主题盲盒” 等系列产品。“电报密码笔记本”,不仅外观设计精美,还将电报密码这一具有历史特色的元素融入其中,让使用者在记录日常的同时,感受革命时期信息传递的神秘与重要 。“赶考主题盲盒” 则充满惊喜,每个盲盒中都藏有与西柏坡历史相关的小物件,如领袖人物的徽章、复刻的历史文件等,激发游客的收藏欲望。与中央美院合作开发数字藏品,将革命文物转化为可传播的数字资产。这些数字藏品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呈现革命文物,如七届二中全会会址的 3D 模型、革命先辈用过的物品的数字化展示等,年销售额突破 2000 万元,既实现了文化价值的传播,又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四、科技赋能:数字化传播新范式
在数字化时代,科技赋能为西柏坡红色教育的可持续文化影响力构建开辟了新路径,让红色文化以全新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 。
搭建 “西柏坡云学院” 这一智慧教育平台,是科技赋能的重要举措。该平台集成了 VR 重走长征路、AI 党史问答等丰富功能,为用户带来沉浸式、互动式的学习体验。在 VR 重走长征路中,借助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用户仿佛置身于长征途中,亲身感受雪山的险峻、草地的泥泞,深刻体会红军长征的艰辛与伟大。AI 党史问答功能则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个性化的学习辅导,用户可以随时提问,获取准确的党史知识解答 。通过区块链技术,“西柏坡云学院” 实现了学习成果可追溯。这一技术的应用,确保了学习数据的真实性和不可篡改,为用户的学习过程提供了可靠的记录。目前,该平台已注册用户超 50 万,年访问量突破 3000 万人次,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红色文化的重要阵地。
新媒体矩阵运营同样为西柏坡红色教育注入了新活力。在抖音、B 站等热门平台推出 “西柏坡的 100 个瞬间” 微纪录片系列,以生动的影像、真实的故事,展现了西柏坡的历史风貌和红色精神,单集最高播放量达 1200 万次,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强烈的情感共鸣 。开发 “红色足迹” 小程序,通过 LBS 定位实现全国红色景点联动打卡,为用户提供了全新的互动体验。用户在打卡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各地红色景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还能与其他用户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形成了良好的社交互动氛围,用户留存率达 45%。
五、机制保障:构建长效发展生态
构建长效发展生态,是实现西柏坡红色教育可持续文化影响力的重要保障。通过政产学研协同和多元主体参与,能够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为西柏坡红色教育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政产学研协同是推动西柏坡红色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成立 “西柏坡红色文化研究院”,联合清华大学开展《红色教育标准化体系》研究,有助于提升红色教育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与雄安新区共建 “红色基因传承创新试验区”,则为西柏坡红色教育的实践应用提供了新的平台。在这个试验区中,“西柏坡经验” 得以转化应用,为雄安新区的建设注入红色基因。比如,将西柏坡时期的群众工作方法应用于雄安新区的社区治理,通过建立社区议事会等形式,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共同参与新区建设,实现共建共享 。
多元主体参与是西柏坡红色教育持续发展的关键。建立 “政府主导 + 企业运营 + 社会组织协同” 的运营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引入华侨城集团参与景区升级,华侨城凭借其丰富的旅游开发经验和强大的资金实力,对景区的基础设施、旅游服务等进行全面提升,使景区的吸引力和接待能力大幅增强 。引入携程旅行网开发定制化研学线路,携程利用其庞大的客户资源和专业的旅游规划能力,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需求的学员,设计出个性化的研学线路,满足了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培育本地红色民宿集群,不仅为游客提供了特色住宿体验,还带动了周边就业超 5000 人。这些民宿由当地居民经营,他们在接待游客的过程中,传播红色文化,讲述革命故事,使游客更深入地了解西柏坡的历史和精神 。
结语:让红色成为永恒的精神灯塔
西柏坡红色教育的可持续影响力构建,本质上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当历史文物通过数字技术重获新生,当革命精神融入现代治理实践,这片红色热土正在书写传承与创新的时代答卷。未来,通过持续深化 "内容创新 + 科技赋能 + 生态构建" 的发展路径,西柏坡必将成为全球红色文化教育的标杆,让 "进京赶考" 的警示永远回响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