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工会干部研修铸魂赋能新时代赶考路
西柏坡作为中国革命的圣地,承载着“两个务必”与“赶考精神”的历史使命,是新时代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升能力的红色沃土。近年来,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沉浸式体验,成为全国工会系统干部研修的重要平台。其以红色资源为依托,结合工会工作实际,助力干部队伍在思想淬炼、实践创新中凝聚奋进力量,为新时代工会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多维教学模式: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
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采用“专题授课+现场教学+沉浸体验”的立体化教学模式。专题课程如《西柏坡精神放光芒》系统解析党的理论,现场教学则通过参观中共中央旧址、革命纪念馆等实景,结合重温入党誓词、学唱革命歌曲等互动环节,让学员在历史场景中感悟初心使命。例如,库尔勒市总工会学员通过劳模事迹墙、手掌拓印等展陈,深化了对劳动精神的理解,激发了立足岗位建功的热情。
二、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基地课程设计注重学用结合,以三天研修为例:首日开班仪式与理论授课夯实思想根基;次日通过天桂山白毛女洞、沕沕水水电站等现场教学点,以“坚定信念、奉献精神”为主题强化实践认知;晚间激情教学则通过革命歌曲传唱凝聚团队精神。这种“历史—现实”对照的模式,帮助学员将红色基因转化为工作动能,如江苏省企业工会干部在培训后表示,要将西柏坡精神融入企业管理,推动高质量发展。
三、研修成效:思想升华与行动转化并举
工会干部通过研修实现思想与能力的双重提升。例如,京津冀高校师生在“行走的思政课”中,以跨区域协作探讨如何将“赶考精神”融入青年教育;不连沟公司党员通过实地学习,强化了“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的履职意识。学员普遍反馈,培训后党性修养、团队协作能力显著增强,并能在工作中主动担当,如天津商务职业学院教师计划将西柏坡案例融入思政课堂,激发学生创新活力。
四、创新赋能:打造区域协同育人样板
基地积极推动跨区域合作,打破教育壁垒。如京津冀高校联合开展的“赶考”主题活动,通过资源共享、师生互动,构建了思政教育一体化网络。此类模式不仅深化了学员对红色精神的理解,还为工会系统提供了协同发展经验。例如,天津工业职业学院学生通过跨校交流,提出将“赶考精神”与职业规划结合,展现了青年一代的责任担当。
总结段
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以红色基因铸魂、以创新模式赋能,为工会系统干部研修提供了思想高地与实践平台。通过多维教学、深度体验与区域协同,学员不仅重温了党的光辉历史,更将“赶考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会事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未来,随着更多工会干部走进西柏坡,这片红色热土将继续书写新时代的使命答卷,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征程。